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再生資源行業將朝著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附再生資源行業現狀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資源短缺問題的日益突出,再生資源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再生資源行業通過回收、再利用和循環利用廢棄物,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再生資源行業不僅為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還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然而,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著技術創新、市場培育、政策支持等挑戰。因此,加強科技研發、推動產業升級等成為促進再生資源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日,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發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三十周年特別版)》。《報告》顯示,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規模快速擴張,特別是“十一五”以來,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整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
報告表示,當前,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呈現回收體系逐步完善、產業聚集初具規模、“互聯網+”廣泛應用、規范程度逐步提升等特點,但仍存在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標準缺失等瓶頸問題。
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的生產、生活、科教、交通、國防等各項活動中被開發利用一次并報廢后,還可反復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質資源,它包括以礦物為原料生產并報廢的鋼鐵、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合金、無機非金屬、以及塑料、橡膠、纖維、紙張等。
再生資源幾乎覆蓋了商品和資源在生產和生活環節流通的全過程。從開采和生產過程的尾礦、伴生礦、工業廢渣等,到流通環節的包裝、運輸,再到終端消費環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從類型來看,再生資源主要包括三大類:金屬類再生資源、非金屬類再生資源和廢舊電子電氣機械設備。
再生資源回收量總體呈增長趨勢。首先,從回收環節來看,2011-2018年,全國主要再生資源(廢鋼鐵、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廢汽車、廢電器電子、廢舊紡織品、廢電池、廢玻璃等)的回收量、回收價值都總體增長,2018年,全國主要再生資源的回收量為3.2億噸,回收價值達8704.6億元。
此外,根據《“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再生資源利用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50%;廢紙利用量約5490萬噸;廢鋼利用量約2.6億噸,替代62%品位鐵精礦約4.1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1450萬噸,占國內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的23.5%,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為325萬噸、740萬噸、24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已成為保障我國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2023年廢塑料回收量預計增長11%。自2013年以來,伴隨國內環保意識的增加,國內廢塑料回收量的增長幅度逐漸放緩,2022年我國總體廢塑料回收總量同比下降5.3%。2023年,全國區域性新冠肺炎疫情恢復后經濟的復蘇,房地產、工業、電網、基礎設施等領域都呈現出較強的增長態勢,全國垃圾分類的逐步實施以及耐用品(如電器電子產品、汽車、建材等)廢塑料的報廢量持續增加,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預計2023年中國廢塑料回收增長率約為11%。
廢鋼有望進一步代替鐵礦。截至2020年,中國廢鋼市場可統計的廢鋼供應量約為2.6億噸。其中,自產廢鋼0.5億噸,占廢鋼供應總量的20%;社會采購廢鋼2.1億噸,占廢鋼供應總量的80%。2021年,國產鐵礦石產量和廢鋼使用量增加,資源安全基礎進一步增強。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表示,隨著中國鋼鐵產業進一步發展,廢鋼資源、電力等支撐條件逐步完善,工藝流程結構調整是必然趨勢。低碳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流程結構的調整,加速電爐鋼比例提升,預計到2025 年,中國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將提升至15%-20%,廢鋼比將達到30%。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表示,未來國家對物資再生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將會不斷加大,回收利用體系會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行業將朝著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