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如果特斯拉用Optimus人形機器人替換10%員工,將節省25億美元【附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特斯拉用“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替換其125,665名員工中的10%,將節省高達25億美元的成本。
報告顯示,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已展現驚人的經濟價值。以每個機器人20萬美元凈現值計算,僅替換10%員工即可覆蓋其研發與量產成本。而特斯拉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今年3月,馬斯克宣布Optimus已在弗里蒙特工廠試產線制造,預計2025年產能達5000-10000臺,2026年擴至5萬臺。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商業布局較為領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均由特斯拉自研,目前是特斯拉優先級最高的項目。截至2023年8月,至少五個Optimus原型已能行走。2025年5月,Optimus已能通過純模擬訓練完成復雜舞蹈動作,標志著其運動控制與AI算法的突破性進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喬納斯指出,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38.4萬輛汽車的數據印證了其供應鏈管理能力,這種能力正被復制到機器人領域。
人形機器人作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的新質生產力載體,將對社會產業變革和全球競爭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
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1.6億美元。隨著技術的進步,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在更多場景中實現商業化應用,不僅提升生產效率,還將在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到2029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預期達324億美元。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關于人形機器人觀點,他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未來最大的產業之一,其市場規模可達數萬億美元。黃仁勛預測,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像汽車一樣普及,甚至可能超過人類數量。
他指出,盡管人形機器人技術實現難度大,但隨著Transformer大語言模型和基礎模型的進步,關鍵技術“近在眼前”。黃仁勛預計,未來2到3年,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將有明顯突破。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形機器人(仿生人)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