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中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秀:無人駕駛+600公里時速貼地飛行【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市場分析】
在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一款時速達600公里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北京,顛覆性的技術設計刷新了人們對高速交通的認知。據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工程師介紹: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是通過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上的線圈相互作用,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運行的。
該列車采用高溫超導技術,通過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線圈的相互作用實現無接觸懸浮運行。低速時使用橡膠輪支撐,速度達到150公里/小時后自動收起輪胎進入懸浮狀態。這種設計不僅適用于地面線路,還能在隧道等復雜地形中運行。
列車采用無人駕駛,車內取消了傳統司機駕駛室,車頭位置被一塊全景屏幕取代。當屏幕開啟時,前排乘客可沉浸式體驗“第一視角”觀看列車的運行。由于完全消除輪軌摩擦,車內噪音低于65分貝,安靜程度堪比豪華轎車,相比高鐵,為乘客營造了更安靜、舒適的乘車環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該技術突破標志著中國在高速磁浮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有望填補高鐵和飛機之間的速度空白,為未來交通發展提供新思路
磁浮技術是20世紀一項嶄新的軌道交通技術,自1825年世界第一條輪軌鐵路誕生以來,人類始終受限于車輪與軌道的機械接觸。而磁浮技術通過電磁力實現懸浮與驅動,徹底擺脫了這一桎梏,使列車速度、環保性能與運維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與普通軌道車輛相比,磁浮車輛具有明顯優勢,包括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運行噪音低、安全性高、無機械磨耗以及較低的維護成本。
截至2020年底,中國磁懸浮列車運營里程為57.7公里(占城軌總里程0.72%),但此次600公里高速磁浮的亮相,宣告中國已構建起完整的磁浮技術體系。上海(29.1公里)、長沙(18.6公里)、北京(10公里)三條運營線路的實踐,為技術迭代提供了寶貴數據支撐。
根據規劃,中國將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布局磁浮走廊。預計到2035年,磁浮網絡將連接50個主要城市,形成“1小時經濟圈”。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