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處于國際引領地位【附量子信息產業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6日,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表示,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處于國際引領地位。他指出,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成功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建成“京滬干線”地面光纖網絡和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并實現了與奧地利、南非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此外,我國科學家還在合肥完成首批嚴格的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信息進行編碼、傳輸和處理的一種新型通信方式,以其高度的安全性和傳輸效率,成為當今信息通信領域的前沿技術,是量子信息學的核心分支。具有不可克隆、不可分割和不可預測的特性,能夠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傳輸的絕對安全。
盡管2023年中國量子通信市場規模僅約6億元,但隨著國防、信息安全需求的不斷增長,其戰略價值已獲全球認可。量子通信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成為守護國家信息安全的“國之重器”。
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同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潘建偉還提到,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處于國際第一方陣,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部分方向處于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將量子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有望創造超越自然的新型智能形態。”
在量子計算領域,我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華為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成立量子實驗室,布局量子處理器硬件、量子計算云平臺等領域;而初創公司-本源量子,則在量子處理器硬件、開源軟件平臺和量子計算云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
量子科技的競爭,本質是人才與資本的博弈。2023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資達386億美元,中國以150億美元位居榜首,遠超美國(125億美元)和歐洲(80億美元),可見我國對量子科技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目前,量子技術正處在產業化的初期階段,但其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量子信息三大領域市場前景廣闊。綜合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市場規模來看,2030年全球量子信息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300.77億美元。
從“墨子號”的星河璀璨到“九章”量子計算機的算力風暴,中國量子科技已走出一條從理論突破到工程實現、從單點領先到系統超越的創新之路。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