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率高達92%!科學家成功改造大腸桿菌,將廢塑料轉化為藥物成分【附基因編輯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愛丁堡大學化學家團隊在《自然?化學》雜志發表了一項顛覆性成果: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大腸桿菌,使其能夠將塑料瓶的主要成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轉化為解熱鎮痛藥物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轉化率高達92%,且整個反應在24小時內于室溫條件下完成,未檢測到有毒副產品。這一突破不僅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更開創了“化學-生物”融合的可持續制藥新模式,標志著基因編輯技術從基礎研究向產業應用的跨越式發展。
傳統撲熱息痛生產依賴石油化工原料,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毒副產物。而愛丁堡團隊的研究徹底顛覆了這一路徑。先采用可持續化學方法,將PET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用于飲料瓶)降解為中間體分子。這些中間體分子隨后在大腸桿菌的作用下,通過“洛森重排反應”(Lossen rearrangement)轉化為撲熱息痛。再利用基因編輯的大腸桿菌,通過“洛森重排反應”將中間體轉化為撲熱息痛,轉化率高達92%,未檢測到有毒副產品,且菌株代謝路徑被精準設計為“單向通道”——通過阻斷對氨基苯甲酸(Paba)的合成通路,并插入蘑菇與土壤細菌的基因,確保中間體僅能轉化為目標藥物。
此項技術首次實現了“塑料降解-藥物合成”的同步進行,為解決全球每年數千萬噸PET塑料污染提供了生物解決方案,同時降低了藥物生產成本。盡管目前尚未商業化,但為未來大規模生產撲熱息痛提供了可能,有望降低生產成本并減少環境污染。
基因編輯行業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前沿科技領域,它通過精確地修改生物體的DNA序列,為疾病治療、農業改良、生態保護等眾多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醫療領域,基因編輯有望攻克一些傳統醫學難以治愈的疾病,為患者帶來新生;在農業方面,它能夠幫助培育更適應環境變化的作物品種,提升糧食產量和質量。
在基因編輯技術的商業化競賽中,CRISPR/Cas系統已成為絕對主導者。全球領先的基因編輯公司中,超90%采用CRISPR技術,且近五年成立的新公司幾乎全部選擇這一路線。
作為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的優勢非常明顯,相較于ZFNs和TALENs,CRISPR/Cas的設計難度和構建難度都要小的多,成本更低,開發周期更短,靶向修飾效率更高,此外CRISPR/Cas還具有可以多靶點編輯和可以編輯RNA的優勢,這是前兩種技術所不具備的。
基因編輯正在成為解決人類重大挑戰的關鍵工具。從“塑料變藥”到碳固定微生物工程,從個性化癌癥疫苗到氣候智能型作物,基因編輯與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正在催生下一代綠色技術。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基因修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