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物種有希望復活?科學家首次從已滅絕動物中提取到RNA【附全球基因測序行業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他們成功地從一個已滅絕的物種——塔斯馬尼亞老虎身上提取了RNA。這是世界上首次從已滅絕的物種中提取和測序RNA,為滅絕動物的復活帶來了新的希望。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雜志《Genome Research》上。
這項研究使用的樣本來自于1891年保存在瑞典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袋狼標本。研究人員采集了3個肌肉樣本和3個皮膚樣本,每個樣本的重量約為80毫克。通過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和測序,科學家們成功地獲得了塔斯馬尼亞老虎的轉錄譜,這是關于基因表達動力學的被認為是遺失的信息。這項發現對于研究大量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保存完好的永久凍土遺跡中的RNA分子具有積極的意義。
該項目的領導者、進化基因學教授Love Dalen表示:“掌握從滅絕物種中回收RNA的能力,朝著在未來復活滅絕物種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小步。”這項研究的成功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從已滅絕的動物身上獲取重要的遺傳信息,這對于了解滅絕物種的生物學特征、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可能的復活機會具有重要意義。
復活已滅絕物種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夢想。雖然迄今為止還沒有成功的案例,但這項研究的突破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了新的希望。通過提取和測序已滅絕物種的RNA,科學家們可以了解這些物種的基因組結構、表達模式以及可能的遺傳變異。這些信息對于復活滅絕物種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不斷降低,基因測序行業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多的實驗室、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始采用基因測序技術,進行各種研究和應用。例如,個體基因組測序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個體的遺傳特征,預測患病風險,指導個性化醫療。
——全球基因測序發展歷程
自從1988年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來,基因組學應用的前景變得更加廣闊。在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的問世使測序速度提高了10倍,加快了原本計劃需要15年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2006年,第二代測序儀的誕生使成本減少了100倍,形成了“超摩爾定律”的趨勢。
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的顯著提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前瞻性的布局。他們鼓勵高端測序儀的研發和商業化,建立了相應的生物信息計算平臺,并推動基因組領域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
——基因測序技術、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不斷發展
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最早的第一代測序技術是在上世紀70年代由Sanger發明的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和Gilbert與Maxam發明的化學降解法。從那時起,基因測序技術經歷了4代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是第二代測序技術,其中包括Illumina公司的Solexa技術、羅氏公司的454技術以及Life tech公司的SOLID技術。然而,近年來出現了第三代技術,以Heloscope的單分子測序技術和PacBio的SMRT技術為代表,以及第四代納米孔測序技術。這些新技術的出現標志著基因測序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歐美市場總和超過全球市場七成
根據Market Research Future等機構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的區域分布情況如下:歐洲市場分布最廣,其次是美洲,歐美市場合計約占總市場的72%。相比之下,亞太地區和中東非洲地區的基因測序市場規模較小,亞太地區的市場占比僅為20%。
基因測序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和成本的不斷降低,基因測序已經成為科學研究、醫療診斷、生物工程和農業育種等領域的重要工具。未來,基因測序行業將繼續推動生物科學和醫學研究的進展,為個性化醫療、疾病預防和治療、農業增產和抗病等方面帶來更多的機遇。同時,未來基因測序將更加專一化,具有更高的通量,測序設備微型化、高度集成,測序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測序對象范圍擴展,測序成本更低。雖然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相信未來在各應用領域將對人類產生更大的作用。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