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售電公司主體類型和準入門檻 7大類主體,進入門檻一般【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華能國際(600011.SH)、國電電力(600795.SH)、廣州發展(600098.SH)、粵電力A(000539.SZ)、廣西能源(600310.SH)等
本文核心數據:公司數量
1、市場主體類型構成——7大類
我國售電市場較為開放,售電公司組建較為自由。新電改以后,我國從事售電業務的公司主要是電網系企業,電改9號文以及6個重要配套文件中明確提出允許現有供電公司、大型發電公司、工程建設公司/節能服務公司、大型工業園區、有條件的社會資本成立獨立售電公司,進入售電側業務領域。2024年《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明確虛擬電廠為獨立市場經營主體,可參與電力中長期、現貨及輔助服務市場,2025年政策推動下,虛擬電廠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聚合分布式電源、可調節負荷及儲能資源,增強電力保供能力與新能源消納水平。
除了上述6類是競爭性售電主體,還有一類負責兜底售電服務的機構,主要由原來供電公司轉型而來,承擔普遍服務責任,具有公共事業特征。
2、獨立售電公司服務更加靈活
不同類型的售電公司根據是否擁有電廠、客戶資源是否豐富、是否具備輸配電設備等進行對比,目前同時在擁有電廠和客戶資源上具備極大優勢的是發電售電公司;在客戶資源和輸配電設備上同時具備競爭力的是電網售電公司;配電售電公司擁有配電資產,但相對發電售電公司和電網售電公司在客戶資源的維度上競爭力一般。獨立售電公司在電廠和輸配電設備上資源較少,但在售電服務上可以集中精力進行拓展。
3、售電公司數量持續上漲
截至2024年底,全國累計注冊售電公司數量超過5000家,較2016年新電改初期的不足300家增長近17倍。這一數據反映了電力體制改革對市場活力的顯著激發,尤其是2019年后隨著《售電公司管理辦法》等政策落地,社會資本加速進入售電領域。2019年全國新增注冊售電公司約600家,累計注冊量突破2000家;2020-2022年,受疫情影響,年新增注冊量穩定在500-800家區間,至2022年初國網區域公示通過的售電公司已超4000家;2023-2024年,隨著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全面鋪開,年新增注冊量回升至1000家左右,2024年累計注冊量突破5000家。
4、售電公司準入門檻
根據《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及2025年最新修訂政策中國售電公司準入門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5、售電公司進入壁壘
中國售電公司進入壁壘包括政策壁壘、資源比例、資金壁壘、人才壁壘和退出壁壘: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售電公司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